□本報記者徐偉倫
  擁擠踩踏事件一發生,會發生群體無意識的人流活動。多數人大腦空白、不知所措,或者乾脆做出慌亂竄逃等更危險的舉動。能夠逃生的人,除幸運外,往往具有高於一般人的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。人群安全問題在特殊的場所、時間節點顯得尤為重要,除了最重要的防踩踏,還應謹防火情、偷盜、病毒等方方面面。
  有關專家表示,公眾在參加人員密集活動時,如果發現人均只擁有3平方英寸面積(大約是手肘會相碰),或一平方米內超過7人,就應儘量撤離相關活動。
  研究表明人員越聚集膽子也越大
  2014年12月31日23時35分許,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陳毅廣場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件。人多是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,所以事故常發生於學校、車站、機場、廣場、球場等人員聚集地方;發生的時間常見於節日、大型活動、聚會等。在擁擠行進的人群中,如果前面有人摔倒,而後面不知情的人繼續前行的話,那麼人群中極易出現像“多米諾骨牌”一樣連鎖倒地的擁擠踩踏現象。
  發生擁擠踩踏事件的誘因很多,常見情況是人群因興奮、憤怒等過於激動的情緒,從而發生騷亂;有時候發生爆炸、砍殺或槍聲等恐怖事件,人們急於逃生而致局面失控;也有一些人好奇心重,哪裡人多往哪裡擠,湊看熱鬧而致發生。對於個人而言,擁擠踩踏是不可知、不可控,最好的方法是少去人多聚集並且可能情緒高昂、情緒失控的地方。
  2008年11月,美國紐約發生沃爾瑪商場踩踏事件。事後,檢察官引用群體心理學研究稱,當人們被推擠在一起,越靠近彼此,越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無所懼怕,這導致人口密度高的場合往往容易發生災難。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-勒龐也認為,孤立的個人可以是文明理性的個體,但身處群眾中,他開始會出現“野蠻人”的生物本能,任何判斷將出於求生直覺。
  “上海這場悲劇不是中國獨有,全世界都有可能發生。”美國著名人群安全管理專家韋特墨研究人群管理超過20年,他認為發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同紐約踩踏事件類似,也不能歸罪於群體素質低。
  意志堅定不要延誤撤離最後時機
  相關慘痛的事故不禁引發人們思考,大型公共活動中作為個人應如何評估安全風險?有關專家認為,個人的預測不妨從活動管理者角度獲得判斷。
 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鐵民研究員表示,任何一個活動作為組織方都需要預測活動人數,當活動聚集的人群超過預測時必須採取限制措施。人員密度過大時,就需要把人群分成若干個區域,不能在一個區域,比如一個觀景平臺,要分為若干個區域,設置柵欄,由安全人員守衛。大型活動的入場出場等人群流動,必須是單向分流,次第前進。如果從A區流向B區,首先是要動員B區的人員流出,最可怕的就是無序逆向運動。此外,每個區域內必須有人負責引導,嚴格控制,相當於分成若干責任田。凡是在易發生群眾擠踏事件的高危地點,比如臺階、複雜地形、裝有玻璃的建築物等附近,都應當設立警示牌,必要時設專人值守。這幾個方面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,就有可能釀成重大災難。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,消防、醫療、應急保障團隊是否在場也顯得尤為重要。
  那麼作為個人而言,參加大型活動時,不妨在抵達現場時首先用上述標準判斷活動組織是否有序?是否採用了柵欄對人群進行分割?是否有安保人員引導人流有序單向流動?是否在高危地點設置有專人值守?是否能夠在會場看到消防醫療人員等,如果上述環節出現問題,那麼就應考慮撤離相關活動。
  韋特墨則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指出,一旦人群密度達到“臨界點”,也就是人均只擁有3平方英寸面積(大約是手肘會相碰),或一平方米內超過7人,一些行為如推擠、散佈謠言、插隊就可能發生,災難就可能到來。到一個集會場合,應該先花一點時間記清楚各個出口的位置。根據人的本能,發生擁擠時人們往往會傾向於使用同一個進出口,但必須記得,可能還有離你更近、更方便的替代出口。此外,一定要意志堅定地撤離,達到上述標準時就應該主動撤離,人們往往會想“我已經等了這麼久”,但事後證實,這種心態往往延誤了撤離的最佳時機。
  參與活動別忘防火防盜防走失
  參與活動時除了密切留意現場人員流動變化,判斷是否繼續參與活動的同時,也不應忘記防範扒竊、火患、走失、性騷擾等問題。
  據警方介紹,人員密集場所造成貴重財物丟失,從個人方面分析大多是因失主的三個“壞習慣”,第一,手機上接駁有線耳機,小偷即能準確找到手機位置,拎出手機,迅速逃離,而由於環境嘈雜,市民對耳邊突然停止的音樂能做出迅速反應的不超過40%;第二,雙肩背包放在身後,警方提醒,無論女士拎包、學生書包、男士手提包,都不要離開視線範圍,註意力要集中於隨身財物;第三,等待時打瞌睡。
  雖然小偷很狡猾,但如果註意一些細節,還是可以有效防盜。比如出行時,將行李放在自己的側前方,或把雙肩包從背後移到前面,使行李處於自己的視線範圍內,再狡猾的小偷也會抓耳撓腮。警方還提醒市民,要提前備好零錢,最好不要讓自己的錢包、現金、手機等財物外露,有些游人消費時拿出錢包,從一大沓錢中抽出一張零錢消費,這樣很容易被小偷盯上。同時,在公共場所,不要在外套口袋里放財物,手機要放包里或放上衣內側口袋才安全,因為秋冬衣服較厚,外套口袋是人體器官難以觸及的地方,小偷用鑷子便會輕易得手。
  在防火方面則需要依靠每一名活動參與者的積極配合。秋冬季歷來是火災事故多發期,加上跨年、狂歡等各類大型活動多,火災安全隱患更為突出。消防部門提醒,在人員密集場所即使在室外也不得吸煙,避免因火苗點燃衣物引發騷動;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及孔明燈。此外,孔明燈燃放升空後對附近建築物、高壓電線等均構成威脅,存在安全隱患,極易引發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火災事故,嚴禁燃放。
  此外,在歷年重大節假日集會期間,都會發生孩子失散情況。警方特別提醒帶小孩的市民,儘量不要帶小孩到人流擁擠的地方,如需要帶小孩出行的,最好提前在小孩的衣服口袋中留下字條,寫明家長的姓名和聯繫電話,以便人群擁擠小孩走散後,民警能及時聯繫家長。
  對於人員密集場所時常發生的性騷擾問題,有關專家則提醒市民參加活動時應註意著裝,避免不法分子註意,一旦發現違法行為或遇到困難時,可以撥打110電話向警方舉報和求助,也可以直接向現場的民警、巡防隊員舉報和求助。
  發生意外切忌逆向撤離
  對於出現意外情況如何自救的問題,公共安全領域專家孫旺表示,擁擠踩踏事故造成傷害的直接原因,在於擁擠的人群重力或推力疊加。如果有十來個人推擠或壓倒在一個人身上,其產生的壓力可能達到1000公斤以上。
  如果不幸倒地,應該爭取迅速起來離開;如果起不來,兩手十指交叉相扣,護住後腦和頸部;兩肘向前,護住頭部;雙膝儘量前屈,護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臟器,側躺在地。如果沒有倒地,在擁擠人群中,需保持類似拳擊式(雙手握拳在胸前;或一手握拳,另一隻手握住該手手腕),雙肘撐開平放胸前,用力保護自己的胸腔,保證自己能夠呼吸,順著人群,尋找機會從側邊離開。
  在類似集會散場的過程中,儘量走在人流的邊緣。如果人群向你洶涌而來,不要去觀看發生什麼事,趕緊退避到一旁,不要慌亂,不要奔跑,避免摔倒。如果你是在人群中,就順著人流走,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,那樣很容易被人流推倒。如果鞋子被踩掉,或者背包等重要物品被擠掉,不要彎腰拾撿,生命永遠比物品重要。如果有機會,抓住牢固的東西慢慢走動或停住,待人群過去後再迅速離開現場。
  急救要領
  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後,要立即報警,等待救援。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,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互救。在救治中,應遵循先救重傷者、老人、兒童及婦女的原則。
  面對擁擠踩踏事件造成的如下狀況,應進行針對性的科學施救:
  ◆發生休克的急救
  ①避免傷者過冷或過熱,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;②若無骨折,傷者雙腳抬高30CM左右;③不要給傷者飲水或者喂食;④留意傷者的清醒程度;⑤向救護人員報告。
  ◆呼吸受阻的急救
  如果傷者胸部受傷出現呼吸障礙,維護胸腔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的壓力差,是保障呼吸能夠順暢的關鍵。具體方法:①可使用身份證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貼住身體壓住傷口;②也可以使用保鮮膜類的薄膜,撕下約20×20釐米大小,貼住傷口,用膠帶固定住上、左、右三個邊,留出下方,以便讓傷口流出的血水排出;③也可以張開手掌緊貼身體壓住傷口。
  ◆心肺複蘇
  ①一拍、二按、三呼叫。搶救者將傷員仰卧,立即拍打其雙肩並呼叫,也可以同時壓人中穴並呼叫。如沒有反應,判定此人神志喪失。
  ②人工呼吸。抬下頜角使呼吸道暢通無阻;如果受傷者仍不能呼吸,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。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,要檢查嘴和咽喉是否有異物,並設法排除,繼續進行人工呼吸。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:口對口人工呼吸、口對鼻人工呼吸、仰卧壓胸法或俯卧壓胸法人工呼吸等。其中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最有效。口訣是:頭部後仰向後推,緊托下頜向上提。深吸口氣嘴對嘴,有時需嘴對鼻。註意捏鼻把氣吹,每分鐘16至18次。
  ③心臟按摩。一旦發現病人心臟停跳,立即在患者心前區胸骨體上急速叩擊2至3次,若無效,則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。方法是:先讓患者仰卧,背部墊上一塊硬木板,或者將患者連同床褥移到地上,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,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體的中、下1/3交界處,另一手重疊於前手的手背上,兩肘伸直,借操作者體重,急促向下壓迫胸骨,使其下陷3CM(對於兒童患者所施力量要適當減少)然後放鬆,使胸骨複位,如此反覆進行,每分鐘約70至80次。按摩時不可用力過大或部位不當,以免引起肋骨骨折。胸外心臟按摩如不能有效進行氣體交換,則要同時配合人工呼吸。
  (原標題:一平方米內超過7人,應主動撤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zpfl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